深圳拼团购房147群(185)
  • 浅浅:这个楼盘到底好不好?
  • 雪花飘飘:好的呢。
  • 零:这个楼盘周边环境设施怎么样?
  • 英雄:我去看过,很齐全。
  • 牛转乾坤:这个楼盘价格波动大么?
  • 日记本:这个楼盘性价比高。
  • 回忆:我建议你们去楼盘看看。
  • 大头:也可以直接咨询置业管家。
  • 吃了么:什么时候大家一起去看看啊。
  • 蓝天:上周我已经签合同了。
185人申请入群

《北京折叠》也在说武汉?不买房永远在底层恐慌?

发布时间: 2016-08-25 10:16:58

来源: 楼盘网

分类: 本网原创

593次浏览



  几天前,80后女作家郝景芳凭借“科幻”小说《北京折叠》成为了中国第二位获得“雨果奖”的作家。

  将里面的社会架构,与现实中的帝都、武汉楼市对比起来,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事情:里面的“三个空间”,不就是近似于拥有多套房产的人群、首套房人群和无房人群吗?

  《北京折叠》在说什么?


  《北京折叠》创造了一个非常极端的情景,书里的帝都不知年月,空间分为三层,不同的人占据了不同的空间:第三空间是处理垃圾的工人,第二空间是中产阶层,第一空间则是城市管理者。

  48的时间按照比例分配各三个空间的人。三个空间的城市在这48轮流露出地面,主人公老刀为了给收养的女孩交幼儿园择校费,铤而走险从第三空间去第一空间,帮第二空间的一个大学生去送情书。由此展开一场“刀”眼看帝都的旅程。

  这样的假设充满现实意义。可能很多人都在想象,若干年后的帝都,人满为患,无奈之下设计者把城市空间分为三层,底层劳工、中产白领和富人分别占据不同空间,按不同比例分配着每个48周期。时间一到,北京折叠,下一个空间翻上地面,享受有限的“露天”生活。

  影射有房、无房的三种人群?


  《北京折叠》似乎在某种程度上预言了我们未来的某一些侧面,比如三个空间背后的三个阶层,他们是现在已经拥有多套房子的人(第一空间),首套房或保障房拥有者(第二空间),没有房子和即将买房的人(第三空间)。

  第三空间的人,也可以被称为“无房一族”,他们的当下,只有租房一条路可走。他们将大部分的收入都贡献给了房东,若不考虑收入增长,这导致的就是“有房的人更富了、没房的人更穷了”,由此,一个连锁反应也产生了:

  因为高房价/高房租挤压了可支配收入,这一代年轻人的生活范围和自由度可能会受到压缩,特别是“一线漂”一族,他们的“社会边缘感”或许会越来越浓,导致精神长期处于压抑状态。

  而他们的下一代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也可能受到极大的制约。这会引起人力资本的退化。这一代人会怪上一代人对他们缺少投资,同样,下一代人也会怪这一代人没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机会。谁想,几代人之间的某些尴尬,就仅仅因为一个元素——高房租/高房价。

  是的,大城市很美好,但大城市里面他们的生活却难言美好,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,形成了环环相扣的恶性循环,让人陷入“贫困”陷阱无法自拔。

  若是《武汉折叠》,哪些人为买房而慌?


  如果换掉帝都的名字,变为《武汉折叠》,是不是也很形象?

  类比现实的情况,《武汉折叠》似乎就不是科幻小说了,倒是魔幻现实主义了:刚入社会几年的年轻人,刚来江城就业的新武汉人,一开始租房居住,一开始就被各种声音催促着,得尽快从层的第三空间,跳到到第二空间、第一空间。

  而上升的通道,就是努力工作、多挣钱,然后呢?买首套房、二套房啦!

  你会发现,许多个人、家庭可享受的社会资源,都是跟房产挂钩的:买房后,可以更轻松地搞掂丈母娘,买房落户后学车、买车不受限制,子女可以就近入读公办学校,甚至房子再增加一套后,你的家庭固定资产相应增加,还可以通过抵押、出售等形式去变现……

  相对于帝都,武汉的人口容纳量还能增加许多,城市可开发建设空间也还有,因为房价的绝对值较一线城市低很多,“第三空间”、“第三空间”的人群仍然有机会,去上升自己的生活空间。

  如今的武汉楼市,弥漫着“买房恐慌症”,无房人火急火燎地去抢房,生怕买不到;有首套房的家庭,想尽快地去买二套房,改善居住或者买套房;而拥有多套房的人呢,会不会有新的恐慌?

  当收入增长速度,勉强跟得上房价的上涨速度时,买首套房或二套房,确实可以提高置业者的生活质量、避免阶层(贫困)固化的风险。

  但是,当地价、房价脱离经济发展基本面而过度疯涨时,买房的手段还能实现上述目的吗?

责任编辑: wyjadmin

团购报名

最新楼讯
楼盘导购更多>>
购房指南更多>>
小编推荐
订阅楼市楼讯